by 沈旭暉 on Monday, November 21, 2011 at 9:36am
這樣的大 規模政策調整,自然經過內部醖釀。奧巴馬上任初期雖然以「change」為政綱,其實一直小心處理與前朝外交、軍事人員的關係,保證了一定政策延續性,例 如繼續任命共和黨人蓋茨擔任國防部長,他的國家安全顧問James Jones也是兩黨都能接受的人,曾多次被賴斯提名入閣。這個體系和希拉里的外交方略不大相同,直到力主美國加強在亞太部署的Thomas Donilon成為國家安全顧問、民主黨人Panetta繼任國防部長,「重返亞太路線」才獲得全力配合。這路線保證了軍方在撤出伊拉克後保持實力和軍 費,回應了企業對中美貿易的不滿,得到外交界(在新保守主義者以外)一致支持,也是最好的「完成中東任務」下台階,相信就是出現政黨輪替,也難被扭轉。這 戰略概括如下:
(1)複雜化多邊平台Vs「中式和平演變」
中 國近年的外交口號無論是「和平崛起」、「和平發展」還是「和諧社會」,都未能釋除美國疑慮,反而被看成是中國在推廣自己的「和平演變論」,也就是北京有意 識地通過擴大和各國的經濟往還,輸出「中國模式」的意識形態(雖然溫家寶多次否認),從而加強在各地的影響力。奧巴馬現在希望各國在加強與中國經濟合作的 同時,主動抵禦「中國模式」的進入,所以中國和鄰國的主權糾紛、華僑在各國的社會矛盾等非經濟議題,都會被美國鼓勵帶到經濟平台裡討論。以往東南亞每出現 中國威脅論,中國都會解釋自己軍力的增強,只會對區域和平有幫助,並舉出實例證明自己確有參與世界和平進程,從而證明經濟議題和地緣政治不應混淆,這次美 國卻刻意在東亞峰會讓兩者掛鈎。以往美國力行單邊主義的時候,視這些多邊主義的區域平台為沒有效率的施政絆腳石,以致被中國乘虛而入,現在卻要重新滲入到 這些多邊平台,主張用這些平台討論「一切問題」,以免它們成為「中式和平演變」的平台。在過去十年,中國以經濟合作之名構建了不少類似平台,例如中非友好 合作論壇、中國-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等,成效頗大,相信都會被美國安排友好國家逐步政治化。
(2)軍事經濟掛鈎Vs軍事經濟分家
美 國在「複雜化」多邊平台以外,另一策略是加強向個別重點國家地區輸出先進軍備,再用這槓桿,把這些國家地區拉回美國主導的經濟平台,特別是越南、菲律賓和 台灣。這樣一來,一大批國家會出現「經濟靠中國、軍事靠美國」的戰略,這其實是新加坡李光耀多年前希望挽留美國在亞太時的建議,其思維與香港選舉的「食窮 建制派、票投民主派」口號不謀而合。由於日本自衛隊始終難以承擔類似角色,美國本土又距離東南亞太遙遠,華府只能扶植一個盟友在軍事上讓小國有所依靠,目 前似乎鎖定了澳洲扮演美國代言人的角色。澳洲近十年來積極提出「脫洋入亞」,也把自己定位為亞太大國,在東帝汶獨立時開始積極承擔區域安全工作。相信澳洲 將逐步增加與東南亞各國的聯合軍事演習,作為南沙、西沙等主權爭議的後盾;中國內部原來有鷹派建議要儘早出兵收復一兩個越南、菲律賓控制的島嶼以示警告, 但有了澳洲的新角色、有了希拉里把南中國海演繹為「西菲律賓海」的強烈暗示,這建議的風險已大為增加。值得注意的是,美國也在拉攏其他國家進入預備軍事體 系,例如奧巴馬日前又勸馬來西亞加入「防止擴散安全倡議」(PSI),類似動作不勝枚舉。
沈旭暉 明報 2011年11月22日
source